亞泥全方位低碳轉型 四大策略歐盟關注

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台灣丹麥雙向論壇」四號在台北登場,深入解析CBAM對台灣出口企業的影響,希望化解台灣業者的碳焦慮。亞洲水泥早在十多年前,就開始布局水泥業的低碳轉型,成效近年顯著提升,不但大幅縮減碳排放量,還提升能源使用效率,引起歐盟好奇。因此,儘管亞泥目前尚未在歐洲投資,但卻是唯一受邀分享的水泥業者。亞泥表示,將持續發展低碳技術創新,與國際接軌,致力於成為全球水泥業低碳轉型的領導者,推動永續未來,進一步鞏固競爭力。

亞泥是由花蓮廠首席副廠長陳志賢代表出席論壇,演講主題為「淨零轉型,永續與泥同行」。陳志賢表示,在台灣,亞泥是低碳水泥最早推廣者,從熟料燒成階段的碳排放減量開始著手,早在2011年就開始生產適用在泥作工程的墁砌水泥。這種水泥在品質和性能上較一般卜特蘭水泥更適合泥作使用,不僅降低天然資源消耗,還能減少18%碳排放。亞泥也設下2035年銷售50萬噸的目標,希望取代亞泥的袋裝卜特蘭水泥市場。至於亞泥推出的散裝卜特蘭石灰石水泥,可有效減低12%溫室氣體排放,這種水泥用在一般建築、橋梁、鋪路、預鑄混凝土及巨積混凝土,日前經過科學測試,已通過耐震、強度及耐久性等各項考驗,目前開始使用在花蓮的住宅建案,有助大幅降低建築物蘊含碳;亞泥接下來計劃開發三元混合水泥,預計能將減碳比例提升至50%,進一步拓展國內低碳水泥市場。

水泥業因為製程特性,具有高溫燒成的旋窯,除了可以有效處理廢棄物,還能將廢棄物做為替代原料和燃料加以再利用,從而減少水泥生產過程中的天然原料和燃料的開採和耗用,成為落實循環經濟的重要力量。陳志賢強調,亞泥長期以來,協助地方和產業處理包括轉爐石細料、燃煤底灰、淨水污泥、廢風機葉片、冷媒等各類廢棄物,以智慧製造與水泥(cement)、熟料(clinker)以及碳捕捉(CCU)結合,推進3C淨零策略,讓水泥業成為真正的環保綠色產業。自2009年起,亞泥自願減排累計超過39萬公噸二氧化碳,相當於1003座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的碳吸收量。這一系列的減排措施,讓亞泥在國際上承諾的科學減碳進度,年年超前預設目標。

亞泥的創新與環保成就,上個月底,也再度登上最新一期國際水泥評論雜誌International Cement Review(ICR),ICR是全球水泥業界最權威期刊,亞泥這次受刊登主題為「森林工廠:新循環經濟與生物多樣性復育計畫」,文章指出,亞泥面對氣候變遷挑戰,積極推展循環經濟和生物多樣性保育。自1980年起,亞泥在礦場進行植生復育,讓開採過的礦山,恢復至原始森林狀態,並設立生態園區,復育蝴蝶、竹節蟲及台灣原生樹種,為環境保育作出貢獻,堪稱全球水泥業典範。

從原料來源、低碳產品、事業目的到生態友善,亞泥以全方位的四大策略,讓它們的低碳轉型之路,按部就班,穩健前行。
DSC04237 0
DSC04245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