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亞泥團隊>低碳路十年寒窗 高標竿百年永續
來到南港展覽館四樓展場,只見亞泥團隊成員不厭其煩解說,無論是專業廠商還是一般民眾,都能感受到熱情。低碳水泥經歷剛推出時各方疑慮,到現在廣受好評,這段轉變也是亞泥低碳研發團隊的耕耘成果。亞泥花蓮廠首席副廠長陳志賢說:「這條路,亞泥已經走了十多年!」
陳志賢的灰白捲髮,見證了他在亞泥的三十三年歲月。起初在研究室,每天埋首工作,盯著顯微鏡做產品研發、水泥和混凝土物理化學性質試驗、建置ISO系統……等,如今成為首席副廠長,率領研發團隊不斷挑戰循環經濟技術和低碳水泥減碳比例。陳志賢說,面對一次次試驗與調整,只要看到水泥產品在確保品質下,二氧化碳含量還能逐漸下降,就是對團隊最大鼓舞。
團隊成員王志祺,表情靦腆,當年放棄台積電機會,回花蓮家鄉,加入亞泥時,正逢亞泥積極研發低碳水泥。「水泥減碳最有效方式之一,就是降低碳排放最高的熟料用量。」王志祺提到,團隊以石灰石添加配比為主軸,在設計和試驗近十多組條件後,成功推出性質不輸傳統水泥,還可減碳達12%的低碳水泥。但「要獲得客戶信任,仍仰賴緊密溝通和完整測試,這成就感真不是言語可以形容。」
詹忠榮是團隊裡的老大哥,也是鮭魚返鄉員工,放下美商半導體封裝廠職務,回到故鄉花蓮,目前擔任花蓮廠製造組股長,負責開發循環經濟技術,「亞泥已經串聯起各公、私部門及產業,轉型為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生態系一份子。」詹忠榮解釋,2022年亞泥光是使用循環經濟物料取代天然資源,就降低約9.5萬噸碳排,達到SBTi減碳階段目標。
亞泥還積極研究碳捕捉與再利用技術(CCU),主責的是研究室主管曾昱中。戴著黑色粗框眼鏡的他,具有礦冶、化工及材料工程背景。曾昱中認為,CCU是水泥業減碳的最後一哩路,但技術上仍百家爭鳴。亞泥啟動「產業廢棄物固碳技術開發計畫」,結合循環經濟,應用替代原料富含氧化鈣特性,產生有負碳價值的粒料,取代下游混凝土廠傳統粒料使用,預計明年底可完成測試,曾昱中相信「最終成果將令人振奮。」
亞泥這支平均年齡四十歲的研發團隊,克服各種難題,為低碳水泥發展打下堅實基礎。陳志賢重申,在永續思維浪潮下,亞泥邁向減碳淨零的創新腳步不會停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