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石灰石礦業協會和資源素材協會,一行19人,今(6)日赴亞洲水泥公司位在花蓮新城山的礦場參觀,這兩個協會,2008年5月就訪問過亞泥花蓮廠,對於新城山礦場的植生綠化成果,印象深刻,還曾在當年7月出版的石灰石會刊上提到,「亞洲水泥公司對綠化下了很大努力而有成效,在日本的石灰石礦山,尚未有如此對殘壁綠化有成的礦山」。如今協會二度造訪,最主要是想了解礦山殘壁的後續處理,也就是開採過後的山壁,如何進行邊坡穩定,水土保持,確保日後安全。
日本石灰石礦業協會,是由採礦業者所組成,資源素材協會成員則以大學教授為主,全都是礦山開發、邊坡穩定專家,他們分別就礦場安全、環境復育、以及居民溝通三個面向,和亞泥花蓮廠交換意見。
亞泥花蓮廠採掘組副工程師王祈涵解釋,亞泥採用的是「內降階採礦法」,目的是降低公路視角的景觀衝擊,發揮水土保持蓄洪沉沙功能,避免雨水直接往礦山下方沖刷,而且所有作業都在碗型凹地內,可以隔絕落石、噪音和震動,王祈涵也提到,亞泥在礦山和山下富世村中間,設置三道攔石柵,確實做好安全防護措施,這麼多年,「從未有落石越過攔石柵,傷害礦場下的村落居民」。此外,台灣並沒有法律針對爆破震動,進行規範,但亞泥從19年前,就採用比美國嚴格十倍以上的標準,自主管理,在距離礦廠最近的民宅,裝設測震儀,24小時監測,同時委託成功大學大地資源中心,定期監控,並有噪音、空氣、水質⋯⋯等的檢測,亞泥公司總廠長張志鵬就表示,亞泥透過跟周邊居民的不斷溝通,了解需求,一再改進,務求共存共榮。
在這次日本參訪團中,室蘭工業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科教授板倉賢ㄧ,九年前參訪亞泥新城山礦場時,就對亞泥在植生綠化上的成果,非常驚訝,他強調像亞泥這樣的模範礦場,不光是在日本,就連在國際上都很少見,非常值得借鏡,但板倉賢一也坦言,在日本採礦,也會遭遇鄰近少數居民的安全疑慮,業者只能藉由不斷地溝通來釋疑,日本目前並沒有為此修改法律的計畫。
來自秩父的業者代表宮弓泰輔,是首次到訪,他表示所屬公司也有溫室育苗,但規模不像亞泥花蓮廠這麼大,殘壁也有植林,但不會像亞泥連斜面都進行植生綠化,這些技術都會帶回日本,提供相關業者參考。
至於日本殘壁委員會委員長曾田健則說,亞泥新城山礦場的殘壁管理很好,對日本有參考價值,綠化用心的努力,看就知道,今天得到很多收穫,希望能用在日本礦山開採上,雙方繼續加強交流。